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江苏苏州215006
出 处:《医学临床研究》2017年第12期2383-2385,共3页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
摘 要:【目的】探讨下颌第三磨牙(MTM)不同的萌出状态对邻近下颌第二磨牙(MSM)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400例下颌阻生MTM伴邻近MSM病变患者的椎束计算机断层摄影(CBCT)临床资料,观察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咬合平面夹角(AOP)、MTM阻生类型和下颌MTM近中釉牙骨质界至下颌MSM远中釉牙骨质界的距离(TMCEJ-DCEJ)对下颌MSM远中牙槽骨吸收(DBR)和远中邻面龋坏(DPC)的影响。【结果】不同性别下颌MSM-DBR和MSM-DPC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患者下颌MSM-DBR和MSM-DPC差异显著(P〈0.05),其中56~65岁组中下颌MSM_DBR发生率最大(25.50%)而66~70岁组中下领MSM-DPC发生率最大(35.71%);不同AOP组下颌MSM-DBR和MsM-DPC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下颌MSM-DBR和MSM-DPC以11°~79°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48.25%(193/400)和9.50%(38/400);不同MTM阻生类型组中下颌MsM-DBR和MSM-DPc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MTM阻生高位时下颌MSM-DBR和MSM-DpC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6.50%(266/400)和14.50%(58/400)。不同TMCEJ-DCEJ值组下颌MSM-DBR和MsM-DPC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0~6mm组下颌MSM-DBR和MSM-DPC发生率最高,分别为86.50%(346/400)和13.50%(54/400)(86.50%和18.79%)。【结论】当患者年龄超过65岁、AOP角度在11°~79°时、MTM阻生高位和TMCEJ-DCEJ值为0~6mm时,容易引起MSM发生MSM-DBR和MSM-DCP,故要定期检查、早期预防、时刻观察下颌MSM及MTM牙体牙周情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