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59-67,76,共10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项目编号:11AZD04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20世纪3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文论正式传入中国,对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供了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范畴,如典型人物、典型环境、世界观与创作方法、倾向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等;二是构成了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争鸣的重要主题,30—40年代"典型"与"类型"问题的激烈交锋,50—60年代典型理论争鸣的横向拓展,80—90年代现实主义讨论的返本开新,都与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文论相关联;三是影响了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模式——作品与现实的对比参照,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考察,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和谐。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文论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发展与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