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矩铭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哲学系
出 处:《南方论丛》2017年第6期42-48,共7页Southern Forum
摘 要:谢林关于"恶是一种必然性的积极力量"的观点,为解读《浮士德》中的梅非斯特这一经典形象提供了新视角。以谢林的善恶观为基础,文本解读既能贴近作品,又可达到理论上的系统性。谢林的善恶观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恶对于人具有必然性,人的本质是自由,人以至善为终点,善恶可以相互转化。由此,结合文本,从梅非斯特和天主、梅非斯特和浮士德、浮士德和天使三个角度,阐释善恶诞生的原因、必然性,以及相互转化的过程,揭示梅非斯特所具有的积极力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14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