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恶”说的实质及在诸子人性思想中的位置  被引量:4

The Essence of Theory of Evil Nature and Its Status of Pre-Qin Philosopher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颜世安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出  处:《中国哲学史》2018年第1期52-59,共8页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基  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ZXB005)

摘  要:《荀子·性恶》篇是荀学派作品,未必是荀子作。该篇提出"性恶"说,可是在政教问题论述中,却相信人易于教化,愿意向善,与儒家主流人性观一致。"性恶"其实只是立说,并非思想。《性恶》篇的来源,有墨家《尚同》篇到秦法家的初始人性判断,儒家传统的教化乐观主义,以及荀子性、为相分说和情欲界定人性说,在诸子人性思想脉络流变中,可看出"性恶"说的特点。《性恶》篇是古代唯一"性恶"论,却不是对人性恶真有认知的学说。墨、法、道、儒诸家对人性之内在问题和危险各有洞见。

关 键 词:性恶 荀子 墨子 法家 庄子 幽暗意识 

分 类 号:B82-061[哲学宗教—伦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