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曹飞[1]
出 处:《理论导刊》2018年第2期47-51,共5页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摘 要:从亚里士多德对矛盾律和排中律的表述可以看出,亚氏逻辑的矛盾律和排中律只是矛盾律和排中律一般内容在主谓式逻辑中的具体表现。上升到一般逻辑的高度,矛盾律应表述为"肯定和否定同一命题而形成的一对相反命题不能同时都真,二者必有一假";排中律应表述为"肯定和否定同一命题而形成的一对相反命题不能同时都假,二者必有一真"。现代逻辑将矛盾律理解为"一个命题与否定该命题而形成的命题不能同时都真,二者必有一假",将排中律理解为"一个命题与否定该命题而形成的命题不能同时都假,二者必有一真",这种理解要么基于否定命题的相反命题不是肯定命题,要么预设了任何命题都肯定了自身,而这两点都是颇值得商榷的。矛盾律和排中律适用于任意的肯定与否定同一个n(n∈N且n≥1)级命题而形成的一对相反命题,但未必适用于任意的肯定与否定同一个0级命题而形成的一对相反命题。矛盾律和排中律是思想与对象间关系的规律,不是对象自身的规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