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血管生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初步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闫明 冯红超 许华 张伟 李丽艳 

机构地区:[1]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河北邢台054000 [2]贵州省贵阳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550000 [3]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内科,河北邢台054000 [4]河北省眼科医院眼外伤科,河北邢台054000 [5]河北省眼科医院科教科,河北邢台054000

出  处:《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年第5期717-720,共4页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

摘  要: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是否存在拟血管生成(VM),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CD31、过碘酸雪夫染色(PAS)双染技术对42例经手术切除的OSCC标本进行染色,观察是否存在VM结构,并描述其形态。结果 CD31和PAS双染结果显示OSCC中存在VM:在42例OSCC标本中,15例标本VM阳性(35.71%)。其在光镜下表现为:肿瘤细胞构成了管道样结构,此结构中无血管性内皮细胞参与,部分管腔与肿瘤细胞之间有一层PAS染色阳性的物质。在这些管道中可以找到红细胞。病理分级为Ⅰ级的患者中有1例VM生成[14.28%(1/7)],Ⅱ级患者中有6例VM生成[30.00%(6/20)];Ⅲ级患者中有8例VM生成[53.33%(8/15)]。秩和检验结果提示,病理分级恶性程度越高,VM阳性率也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93,P=0.028)。在16例颈淋巴结转移患者中,VM阳性11例;在27例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VM阳性5例。OSCC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VM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86,P<0.01)。结论OSCC患者中存在VM,且OSCC中有VM的存在更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关 键 词:拟血管生成 口腔鳞状细胞癌 双重染色技术 

分 类 号:R780.2[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