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福建厦门361003
出 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年第8期1830-1832,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基 金:2014年厦门市科技计划科技惠民项目(No.3502Z20144003)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c-myc、Bcl-2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DLBCL患者94例,收集手术时切除的DLBCL组织作为病例标本,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c-myc、Bcl-2基因结构,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资料,分析其与c-myc、Bcl-2基因异常的关系。所有患者均进行R-CHOP化疗方案,治疗结束后对比c-myc、Bcl-2基因正常患者、异常患者的近期疗效,采用国际预后指数(IPI)评价患者预后,并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c-myc、Bcl-2基因正常患者、异常患者的IPI得分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94例DLBCL患者中,FISH检测结果显示,c-myc基因正常66例(70.21%),扩增例数21例(22.34%),易位7例(7.45%);Bcl-2基因正常例数67例(71.28%),扩增例数23例(24.47%),易位4例(4.26%)。c-myc基因与Bcl-2基因同时异常(双打击)12例(12.77%)。c-myc、Bcl-2基因结构异常与年龄、性别、乳酸脱氢酶(LDH)、侵犯部位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c-myc、Bcl-2基因正常、非双打击的临床有效率和PFS明显高于cmyc、Bcl-2基因异常、双打击的临床有效率和PFS,而c-myc、Bcl-2基因正常、非双打击的IPI得分分别明显低于c-myc、Bcl-2基因异常、双打击的IPI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老年DLBCL患者存在c-myc、Bcl-2基因易位或扩增,c-myc、Bcl-2基因结构异常与临床分期有关,其临床有效率和PFS降低,预后较差。
关 键 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C-MYC BCL-2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