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锋杰[1,2]
机构地区:[1]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2]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 处:《人文杂志》2018年第5期61-71,共11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文学政治学的历史形态与当代创新研究"(13BZW002)
摘 要:较长时期以来,人们研究刘勰往往从唯物或唯心角度入手,认为他受唯心思想影响而建构的文学起源论是有偏颇的,受唯物思想影响而建构的创作论是正确的。本文认为,若刘勰的观点真的如此自相矛盾,《文心雕龙》就不足以承受"体大思精"的美誉。问题在于刘勰的"原道观"原是本体论问题,却被研究者们从认识论角度加以解释,所以才出现了上述错评。回到本体论来看"原道观"及其笼罩下的《文心雕龙》体系,它的"体大思精"体现在三个层面上:"本乎道"是《原道》的逻辑起点,从而构成《原道》篇内"文"的小体系;"本乎道"是整个《文心雕龙》的逻辑起点,从而构成《文心雕龙》整体文本的"杂文学"大体系;"本乎道"也是现代义涵上"文学"论述的逻辑起点,构成《文心雕龙》中"纯文学"的潜体系。正是从小体系到大体系、潜体系都能归结到"本乎道"上来,《文心雕龙》强大的理论体系才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与可信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