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节的符号学阐释与文化创意——以广州天河为范本  被引量:1

Semiotic Interpretation and Cultural Creativity of Double Seven Festival——Taking Tianhe District in Guangzhou as an Model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储冬爱[1] 

机构地区:[1]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  处:《文化遗产》2018年第3期143-150,共8页Cultural Heritage

摘  要:作为地方性知识传承的广州乞巧节,经历了宋明以来的辉煌和近代的没落,新时期再度复苏,一直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摇摆,在"放手"与"抢救"之间挣扎,主题不明,主体撕裂,传承再临困境。从符号学的角度,重新"记忆"乞巧节的文化原型,再次"解释"乞巧节的记号符号意义,完成节日的符号建构过程,即:"拜七娘"之广式成人礼与性别元符号建构;"巧女"类广府明珠与族群文化建构;"天河"名谓、传说与地域符号集群建构,籍此获取都市语境下传统节日习俗保育与活化的进路,进而迈上以符号消费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之路。

关 键 词:牛郎织女 广州天河 乞巧 符号建构 创意 

分 类 号:K890[历史地理—民俗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