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冬爱

作品数:34被引量:9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城中村乞巧民俗龙舟习俗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新华文摘》《历史教学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非遗理念的本土化与地方化——以甘、浙、穗三地国家级非遗项目七夕节为例被引量:1
《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26-33,共8页储冬爱 周俊逸 
南方科技大学委托项目“广东乞巧文化的源流、地方化及传播路线研究”(项目编号:X2XC-N6200150);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重点委托项目“甘、浙、穗三地国家级非遗项目乞巧节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21-A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的非遗保护既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精神为规范指导,也以文化行政为主导,形成了自己的实践逻辑,七夕节即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调查发现,甘、浙、穗三地的七夕习俗差异巨大,非遗的保护、发展却呈同质化趋势。非遗唤醒了文化持有者...
关键词:非遗理念 七夕 非遗主义 身份政治 文化权利 
流行病的回归与全球-地方健康问题的政治学研究
《新华文摘》2022年第8期142-147,共6页 储冬爱(译) 何东颖(译) 胡赛尔(译)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全球卫生防疫(传染病的复发)的担忧不断加剧,面对疫情爆发,各方反应不一,我们当如何理解这一现象?本文中我探讨了一个值得重温的历史事件,即1994年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商业中心苏拉特爆发的鼠疫,来试图解答这个...
关键词:政治学研究 商业中心 苏拉特 社会焦虑 古吉拉特邦 公共卫生 政治权威 卫生防疫 
流行病的回归与全球−地方健康问题的政治学研究被引量: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107-115,179,共10页 储冬爱(译) 何东颖(译) 胡赛尔(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公共卫生安全视域下的‘灾害文化’与强韧社会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ZD152)。
流行病的爆发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常常会引发地方和全球连锁反应。重温1994年印度苏拉特的鼠疫案例,可以了解全球、印度政府和地方邦政府在公共卫生和政治权威各个交叉层面上的相互影响,以及各自表达的特定的政治关切、社会焦虑和当务...
关键词:苏拉特鼠疫 世界卫生组织 公共卫生 优先事项 国际政治 
小故事与大社会:口述历史中的粤语讲古及其传人被引量:3
《文化遗产》2020年第1期111-121,F0002,I0001,共13页储冬爱 
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社科文库项目:“粤语讲古艺人口述史调查研究”(项目编号:x2xcC21802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口述历史对于非遗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粤语讲古是口述史的一种特殊形式。透过传承人具体的人生小故事,分析个体经验与集体记忆、讲古艺术与社会变迁的内在关联,将有助于了解口述历史对于非遗保护、传播与研究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非遗...
关键词:粤语讲古 口述历史 传承人共同体 身份建构 
乞巧节的符号学阐释与文化创意——以广州天河为范本被引量:1
《文化遗产》2018年第3期143-150,共8页储冬爱 
作为地方性知识传承的广州乞巧节,经历了宋明以来的辉煌和近代的没落,新时期再度复苏,一直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摇摆,在"放手"与"抢救"之间挣扎,主题不明,主体撕裂,传承再临困境。从符号学的角度,重新"记忆"乞巧节的文化原型,再次"解释"乞...
关键词:牛郎织女 广州天河 乞巧 符号建构 创意 
想象的农民与农民的想象——龙门农民画的规训与传播被引量:8
《民族艺术》2018年第3期87-93,共7页储冬爱 
作为中国三大民间绘画之一的广东龙门农民画,以诞生晚、突围快、风格"奇葩"引人注目,从"大画壁画"到"农民画",再到"现代民间绘画",其发展、演变揭示了农民画不是简单的"农民的画",而是一种"想象的农民"与"农民的想象",是"规训"的产物。...
关键词:龙门农民画 规训 乡土乌托邦 传播符号 话语权 
生?还是不生?——“二孩政策”下的个体命运
《粤海风》2016年第2期68-76,共9页方英 姚华松 储冬爱 
方英:本次访谈的主题是“生育对于女性和男性的意义”。人们以前对生育的考虑,更多是基于文化传统和习惯,或者是为传宗接代,或者根本没有想过为什么要生孩子。而现在,
关键词:个体 政策 文化传统 传宗接代 生育 
“城市乡间化”与乡村节日遗产保护被引量:7
《文化遗产》2016年第1期42-48,共7页储冬爱 
中国农村的城市化进程,给中国乡村的生产环境、居民的精神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千百年延续下来的民间传统正日渐式微。如何避免以乡村节日为代表的民间文化的消亡,借助类似广州扒龙舟等节日文化载体,拓展"城市乡间化"空间,整合...
关键词:城市乡间化 乡村 节日遗产保护 广州 扒龙舟 
甘肃西和与广州珠村两地乞巧文化的比较被引量:6
《文化遗产》2014年第6期111-117,共7页储冬爱 
西和是偏居西北的小县,珠村则是华南大都市广州广受关注的"城中村",两地的乞巧文化同样繁盛,分别成为原生态民俗与都市新民俗的代表。通过节日名谓与时间周期、乞巧仪式与程序、文化内涵与功能、节俗传承与变迁四个方面的比较,我们发现...
关键词:甘肃西和 广州珠村 乞巧 比较 传承 变迁 
人际传播中的称谓变化与意义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198-202,共5页储冬爱 黄学敏 
称谓是人际传播的起点,它随着时代不断产生变化,是时代的风向标和社会文化的晴雨表,当代人际称谓出现尊称淡化、通称泛化的倾向,职业分工精细化促进形成新的称谓,导致模糊的借用称谓大量出现,价值观的变迁导致称谓变化,当代称谓更突出...
关键词:人际传播 称谓变化 淡化与泛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