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出 处:《社会科学家》2018年第2期61-65,共5页Social Scientist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理性教学方法改革研究"(14JDSZK069);吉林大学廉政建设专项研究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2016LZZ00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关于"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学界的理论"热点",而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解读则是中国学界研究"现代性"理论的重要突破口。马克思最先从思想观念上摆脱了"理性形而上学"的束缚,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范畴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从根本上变革了哲学的思维方式,实现了对"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和超越。与此同时,他又自觉地从商品这一"物质力量"出发,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拜物教性质,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超越。这种"超越"不是颠覆一切的外在超越,也不是"自省"、"自反"的内在体验,而是在顺应资本逻辑所决定的现代性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实现的辩证的内在超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