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文文[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出 处:《美术观察》2018年第6期139-145,共7页Art Observation
摘 要:弗朗西斯·培根在20世纪现代绘画史中的地位颇为重要而特殊。“二战”后的艺术评论家认为“现代的写实性绘画并不意味着重新再现客观现实,而是一种新形态的写实,这种写实源于艺术家的想象”。培根也认为写实主义应该被重新阐发。他在其充满扭曲动态的绘画中,不再简单地去再现一个人,而是通过刻意破坏人的自然形象而进一步接近一个更为真实的人。培根生活在充斥着非同一般的破坏欲的时代,他通过将形象扭曲为痉挛的血肉、将世界简化为充满幽闭感的阴暗空间,制造出了一种悲剧性的场景,反映了个人痛苦、孤独和焦虑的真实情绪。揭示了战争带来的残酷经验和人类生存现实的荒谬。他展现了生活光明的反面——可怕的黑暗的一面。本期刘文文的文章,重点从培根对现代写实绘画的发展角度解析培根的艺术成就。在印度学术考察报告的下篇,郑式重点研究勘查了新德里博物馆藏的单体造像、佛塔浮雕、石窟寺印度佛教造像。从佛塔浮雕题材及塔庙窟两个角度,分别对桑吉大塔,以及阿旃陀、埃洛拉、奥兰加巴德、比德尔科拉等德干高原石窟中代表性的支提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整理及讨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