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国荣[1]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上海200241
出 处:《孔子研究》2018年第2期5-12,共8页Confucius Studi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事与物:古今中西之争视域下中国现代形而上学的转换”(项目编号:16JJD72000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冯契哲学文献整理与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5ZDB012);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基于事的世界:从形上的视域考察(项目编号:17GZGX03); 上海社科创新基地华东师范大学“文化观念与核心价值”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荀子将"群"视为人区别于其他存在的根本之点。作为人存在方式的"群"不同于单纯的"共在",而是以有序化的生存为其形式,这种存在形式以"分"为条件,后者同时构成了社会稳定的前提。以"举贤能"为主张,荀子将为政过程中实践主体的作用提到重要地位,但同时又肯定礼法的普遍规范意义,由此确认了贤能的政治理念与礼法的相互关联。就礼法的作用而言,荀子反对"法法而不议",注重普遍原则和规范与具体情境的沟通。合群同时涉及天人关系,真正意义上的"群道"不仅旨在将社会有序地组织起来,而且意味着从更广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由此达到天人合宜、人际合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