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江[1] 金惠敏[1] 安德明[4] 王秀臣[5] 张海燕[6] 嗡鸣 杨晶[8] 可晓锋(整理)[9]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732 [2]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校区哲学与古典系,德州TX78249 [3]加州州立科技大学哲学系,加州CA91768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5]《文学评论》编辑部 [6]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7]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8]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青少年研究所 [9]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6期154-164,共11页Social Science Front
摘 要:"阐释"是人类精神的基本呈现方式,也是人文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半个多世纪以来,流行于世、并主导世界的西方主流阐释学,走上了一条极端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道路,在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中,其"基础日渐瓦解,漏洞与裂痕百出"。与这种西方主流阐释学如影随形的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不可否认其对中国文艺研究的贡献,但中国学者也深层地勘破其根本局限——强制阐释,即以理论、立场强制阐释文本。那么怎样的阐释才是确当合理的阐释?这就亟需"澄明、修正和发展""阐释"的元理论问题。由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教授在反思和批判强制阐释的过程中,提炼出"公共阐释"这一新概念、新见解。"公共阐释"强调主动开放的沟通协商,寻求对话达成共识。"公共阐释"立足现实,连贯中西,不仅旨在阐释学与文艺理论领域做出中国表达,也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全球化背景下,为社会、政治领域的问题提供一份中国方案。"公共阐释"何以可能?阐释的公共性如何达成?近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惠敏研究员的主持下,张江教授与国内外学者围绕"公共阐释"这一主题展开对话讨论。现将对谈的主要内容摘要整理,以供参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