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0237
出 处:《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135-141,共7页Journal of Hube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2ASH001);项目负责人:张广利;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WE1222001);上海市重点学科社会学建设项目(项目编号:B501)
摘 要:风险社会研究的文化向度形成了系统的风险文化理论:现代社会风险不是一种社会秩序,而凸显的是一种文化现象;风险是人们主观意识的结果和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建构;而且风险认知本身即是一种问题解决的取向——风险的消弭也有赖于风险文化的再造与风险认知的重塑。西方风险文化理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风险确定性的解构、价值理性的回归、信任危机的弥合,但是仍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特别是其过于主观的理想化色彩、夸大了社会边缘群体的作用。此外,风险文化理论主要基于西方现代社会发展及其文化脉络,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而缺乏非西方经验的总结。西方文化传统强调"人对物"的征服和开发,中国文化传统则注重"人对人"之间关系的处理——意涵的是一种德行文化、和谐文化,而非西方的智性文化、对抗文化。在现代社会风险弥漫的场域下,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意义就是实现风险文化理论的本土化建构。这种西方理论的本土调适,进一步实现了风险文化理论的新生,对新时期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有重要启示意义,现代风险的"中国式回答"一定程度上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实现的另一种呈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