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史制度到诗学理想:论“采诗官”问题的话语延伸  

From Ancient Political System to Poetics Ideal:the Narrative Change About “Officer Who was Pesponsible For Collecting Poems”(采诗官)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志清[1] 李建英[2] 

机构地区:[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2]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国际学院

出  处:《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8年第1期43-53,共11页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y

摘  要:先秦两汉文献中,"采诗"主要是一种政治性的话语叙述,作为一种已失去的古圣王的理想治政模式而不断在文本中得到追忆。在这过程中,"采诗官"的废止成为中心表述,并发生与历史的偏差。至中唐,元稹、白居易认为采诗官不置导致诗道崩坏,要求重建采诗官实现以诗议政、以诗代谏,并提出新歌诗的形式要求,"采诗官"叙述遂从政治延伸至文学领域。宋元时期,"以俟采诗者"的呼声突破了以诗讽谏的范围,发展出以诗存史、以诗传承文化命脉的诉求和维度。至近代,反映在诗题、诗序中,期待诗歌被采集的现象一直未消泯。"采诗官"话语作为诗学理想,促进了古典诗歌纪实性特征的形成,反映出诗歌与政治源远流长的深层关系。

关 键 词:采诗官 古史记载 白居易 采诗理想 纪实性 

分 类 号:D691[政治法律—政治学] I207.22[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