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2]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国际学院
出 处:《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8年第1期43-53,共11页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y
摘 要:先秦两汉文献中,"采诗"主要是一种政治性的话语叙述,作为一种已失去的古圣王的理想治政模式而不断在文本中得到追忆。在这过程中,"采诗官"的废止成为中心表述,并发生与历史的偏差。至中唐,元稹、白居易认为采诗官不置导致诗道崩坏,要求重建采诗官实现以诗议政、以诗代谏,并提出新歌诗的形式要求,"采诗官"叙述遂从政治延伸至文学领域。宋元时期,"以俟采诗者"的呼声突破了以诗讽谏的范围,发展出以诗存史、以诗传承文化命脉的诉求和维度。至近代,反映在诗题、诗序中,期待诗歌被采集的现象一直未消泯。"采诗官"话语作为诗学理想,促进了古典诗歌纪实性特征的形成,反映出诗歌与政治源远流长的深层关系。
分 类 号:D691[政治法律—政治学] I207.22[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