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巍
机构地区:[1]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7期66-72,共7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现象学与精神病理学的相互澄明关系研究"(17BZX084);美国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项目"哲学地理学"基础哲学概念的跨学科跨文化普遍性和多样性的跨文化探索"(0057108-712539-11);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意识科学中自我的建构论:超越实体论与错觉论之争"(2018B03)阶段性成果
摘 要:对意识现象性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的探索已然成为认知科学的重要议题。对此,神经现象学提出,现象学描述提供的第一人称数据与神经科学实验提供的第三人称数据之间可以形成一个动态的互惠约束,从而缩小研究意识体验与大脑过程之间的方法论距离。受东方传统中五蕴学说与中观认识论的启发,结合神经动力学模型,神经现象学家挑战了意识的神经相关物理论。通过双眼竞争的脑成像实验,神经现象学家初步确认了意识体验是不断流动的、非实体化的建构产物,不可能存在着单一、固定的神经相关物。未来,意识研究东方传统的复兴值得期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