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艳辉[1] 刘春苗[1] 杨国帅[1] 余丹[1] 周律 刘炫军
机构地区:[1]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口570208
出 处:《山东医药》2018年第21期41-44,共4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观察血管内亚低温治疗对脑缺血性癫痫大鼠神经元异常放电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各组20只。空白组正常饲养,模型组、亚低温组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抑制剂组均采用颈动脉结扎法制备脑缺血性癫痫模型;假手术组予以相同手术刺激,不结扎。模型制备成功后组予以亚低温治疗3 h/d,m TOR抑制剂组腹腔注射雷帕霉素0.13 mg/(kg·d),均干预3 d。采用脑电图监测大鼠异常放电频率;Longa法对大鼠神经行为学进行评分。5组各取6只大鼠,直接断头取脑,用TTC染色法测算大鼠脑梗死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m 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并做相关分析。结果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元异常放电频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亚低温组、m TOR抑制剂组神经元异常放电频率低(P均<0.05)。模型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布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亚低温组、m TOR抑制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梗死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亚低温组、m TOR抑制剂组脑梗死率低(P均<0.05)。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1)/AKT1、磷酸化m TOR(p-m TOR)/m TOR、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激酶1(p-S6K1)/S6K1值大(P均<0.05);与亚低温组、m TOR抑制剂组比较,模型组p-AKT1/AKT1、p-m TOR/m TOR及p-S6K1/S6K1值小(P均<0.05)。模型组、亚低温组、m TOR抑制剂组异常放电频率与p-AKT1/AKT1、p-m TOR/m TOR及p-S6K1/S6K1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9、0.884、0.861,P均<0.01)。结论血管内亚低温治疗能够缓解脑缺血性癫痫大鼠神经元异常放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区m TOR通路有关。
关 键 词:脑缺血性癫痫 血管内亚低温治疗 雷帕霉素靶蛋白 神经元异常放电 大鼠
分 类 号:R742.1[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2.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