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韩纯杰[1] 马慧勇[1] 崔晶晶 李旭晨[1] 曹江龙[1]
机构地区:[1]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骨科,山西长治046011
出 处:《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8年第3期54-56,共3页China Clinical Practical Medicine
摘 要:目的探讨前入路与后入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前入路组与后入路组,每组45例。前入路组予以前入路减压治疗,后入路组予以后入路减压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触觉评分、运动评分、Cobb角及伤椎高度。结果前入路组手术时间[(200.12±22.91)min]、术中出血量[(345.23±54.32)ml]及术后住院时间[(20.78±2.98)d]较后入路组手术时间[(234.56±20.45)min]、术中出血量[(600.78±56.71)ml]及术后住院时间[(25.65±3.45)d]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触觉评分及运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前入路组患者触觉评分[(74.56±12.03)分]及运动评分[(76.23±15.45)分]均较后入路组患者触觉评分[(55.78±9.78)分]及运动评分[(56.41±11.09)分]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obb角及伤椎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前入路组患者Cobb角(42.67°±5.12°)及伤椎高度[(3.78±0.34)cm]较后入路组患者Cobb角(30.21°±5.12°)及伤椎高度[(2.52±0.36)cm]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入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解除脊髓受压的情况,促进预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