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曾华东[1,2]
机构地区:[1]南昌大学政治学院 [2]南昌大学江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出 处:《周易文化研究》2017年第1期219-236,共18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史事宗’易学研究”(项目号:14BZX050)阶段性成果
摘 要:《四库全书》总编纂官纪昀博采众家,将《易经》区分出"二派六宗",稍后的《宋元学案》则确立了诚斋一宗。在现当代,各家围绕"以史证易"的学术活动展开了有益的探讨,在阐发与注经问题上进行了分殊。正如乾嘉学派的成因尚无定论一样,"史事宗"一派的成因及对后世的影响也需进一步深入揭示。首先,"史事宗"一派是可以确立的,它不但有自己"以史事证经"的缘起,也有该派易学自己的生成态,更有它自己的"证"(史证)、"用"(用《易》)之法和"证""用"之道所彰显的"证""用"价值及其精神蕴含在元明清的承传。直至清代朴学易及朴学的出现和民国《周易古史观》的问世,无一不是该宗学派的波绪,甚至直接的影响所及。因此,"史事宗"易学可以说是个承上启下的大学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