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狐意象的文化意蕴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红丽[1] 

机构地区:[1]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出  处:《北方文学(中)》2018年第6期61-61,63,共2页

摘  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能见到蒲松龄借用狐作为一种意象来隐喻文章内涵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狐意象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狐意象所能影射的内容覆盖性极强,是所有的兽类意象中十分特殊的一种。两汉时期,它呈现出瑞兽和妖兽的双重身分。从六朝到唐朝,狐在被神化和妖化的同时。也不断地在向人的方向发展,逐渐获得人的外形和气质。在狐意象发展的流向过程中,它从远古时期先民的图腾崇拜意识成为后来的狐精典型,形成了一种狐文化,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聊斋志异》又名《鬼狐传》,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佳作。蒲松龄对狐形象进行大胆创新改造,狐狸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本文重点对《聊斋志异》中狐意象的文化意蕴进行探讨。

关 键 词:《聊斋志异》 狐意象 文化意蕴 

分 类 号:I207.41[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