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红丽[1]
机构地区:[1]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出 处:《北方文学(中)》2018年第6期61-61,63,共2页
摘 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能见到蒲松龄借用狐作为一种意象来隐喻文章内涵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狐意象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狐意象所能影射的内容覆盖性极强,是所有的兽类意象中十分特殊的一种。两汉时期,它呈现出瑞兽和妖兽的双重身分。从六朝到唐朝,狐在被神化和妖化的同时。也不断地在向人的方向发展,逐渐获得人的外形和气质。在狐意象发展的流向过程中,它从远古时期先民的图腾崇拜意识成为后来的狐精典型,形成了一种狐文化,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聊斋志异》又名《鬼狐传》,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佳作。蒲松龄对狐形象进行大胆创新改造,狐狸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本文重点对《聊斋志异》中狐意象的文化意蕴进行探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