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意象

作品数:32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龙孙秀华刘颖慧徐丽丽杨萍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外国语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甘肃理论学刊》《杂文月刊(下半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析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狐”意象
《杂文月刊(下半月)》2023年第5期55-57,共3页林洁仪 
狐在自然界中是一种常见动物,而在文学作品中,则是一种常见的典型的文学意象。纵观日本的古典文学作品,作者笔下的狐的形象多变,其角色的设定复杂饱满。在“狐”意象人格化之后,大致上可以分为“狐女”、“狐男”两大类型,不同的形象定...
《诗经》中兔狐意象比较研究
《今古文创》2023年第3期41-44,共4页李怡聪 罗欣月 赵歆雨 
大连外国语大学创新训练项目“《诗经》动物意象研究”(项目编号:202210172A102)。
自孔子提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主张后,使用博物学解释《诗经》中的动物之法开始使用。兔意象和狐意象在中国文化中频频出现,是《诗经》中重要的动物意象。尽管《诗经》中的动物意象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传统经学的桎梏被打破,从民俗...
关键词:《诗经》 动物 兔子 狐狸 寓意 
《诗经》时代之“狐”意象考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62-68,共7页贾瑶 
《诗经》中有四首诗以“狐”起兴,自汉代以降人们对“狐”的象征含义认识不足,将其视为荒淫、妖媚的动物,导致对诗义的理解出现严重偏差。狐在先秦时期被赋予祥瑞与仁义的特征,象征尊贵与权力,时人对“狐裘”的赞美可作印证。《诗经》...
关键词:《诗经》 时代背景 “狐”意象 象征 占辞 
《聊斋志异》中的狐意象及文化意蕴分析被引量:1
《戏剧之家》2018年第30期236-236,共1页韩亮 
狐意象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狐意象塑造上达到了新高度。文章从人性与狐性的对立统一,寄托审美理想的"人化"之物以及冲破封建礼教的原我欲望的投射三个层面探讨了《聊斋志异》中的狐意...
关键词:《聊斋志异》 狐意象 文化意蕴 
《聊斋志异》中狐意象的文化意蕴研究
《北方文学(中)》2018年第6期61-61,63,共2页王红丽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能见到蒲松龄借用狐作为一种意象来隐喻文章内涵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狐意象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狐意象所能影射的内容覆盖性极强,是所有的兽类意象中十分特殊的一种。两汉时期,它呈现出瑞兽和妖兽的双重...
关键词:《聊斋志异》 狐意象 文化意蕴 
中国古代文学中狐意象的演变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59-60,共2页李妺 
狐意象作为动物意象中的一种代表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狐意象从最开始代表祥瑞的神到最后变为淫邪象征并定格为女性妖怪,中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这个现象产生变化可以归结为两大原因,一是父系文明中有驱逐女神现象;二...
关键词:狐意象 女性形象 父权社会 畏恋心理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狐意象研究
《北方文学(中)》2017年第11期83-83,共1页严敏 
提起狐,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它美丽动人的姿态、敏感多疑的性格和聪明狡黠的特点。在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和一些民间传说当中,狐本身就是诡计多端、变幻莫测及性感妖媚的典型代表。本文主要对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狐的意象进行了研究和对...
关键词:中日古典文学作品  意象 
中日古典文学中的“狐”意象——以《搜神记》和《今昔物语集》为例
《牡丹》2017年第9Z期17-20,共4页姜学梅 
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YJSCX2016-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前,学界围绕狐这一主题已着墨甚多,狐作为文学上的一种独特意象,是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审美意识等的一种文学意象。本文将通过分析《搜神记》和《今昔物语集》本朝部中的狐意象,探求中日两国狐意象的异同及其原因,剖析中...
关键词:《搜神记》 中日两国 狐意象 古典文学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狐意象研究被引量:2
《文学教育》2016年第22期44-44,共1页韩亚楠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往往存在着很多意象。这些意象不仅仅指表面的事物,更是在长期的文学渲染下成为了一种精神符号,表达着特殊的情感态度。狐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意象。狐作为一种意象出现在古典文学作品中,体现了人类对这一动物特点的基...
关键词:中日古典文学 作品比较 意象研究  
简析唐前狐意象衍变及原因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5Z期39-39,41,共2页梅燕妮 
狐文化前期是图腾文化和符瑞文化,后期是妖精文化。狐形象到魏晋时基本定型,此时的志怪小说中开始出现人形的狐妖,并有大量的用媚术蛊惑世间男女的记载,这一形象被后世小说家拿去进一步敷演,使狐精的形象深入人心。
关键词:狐意象 图腾 符瑞 妖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