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贾爱媛[1]
出 处:《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54-59,共6页Journal of Teachers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摘 要:在古代的韵书中,某一字原则上归于某一个韵部,然而查检韵书及阅读古诗时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形、义相同的一个字兼属于两个或三个韵部。这些兼韵字的声、韵、调情况比较复杂,除了因声调不同而兼属不同的韵部之外,还有一些调类相同,声、韵不同而兼属不同韵部的韵字。一个形、义相同的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声韵?在韵书形成的中古时代这个字读什么音?该文就此问题,考察了韵书中这类兼韵字从上古到中古的声韵演变情况和诗词中的运用情况,说明了声、韵不同而兼韵的缘由,并佐证了汉语字音的发展演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8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