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韩振翔[1] 陈文华 周一心[1] 祁丽丽[3] 陆静珏[1] 许文杰[1] 王宏林[1] 张贞[1] 

机构地区:[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上海510510 [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出  处:《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年第8期948-952,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基  金:上海市残联康复系统优秀青年人才项目;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建设项目学术共同体(ZY3-RCPY-1-1001);上海市杏林新星(ZY3-RCPY-2-2077);浦东新区卫计委项目(PW2014B-15);上海市卫计委中发办项目(2014LQ030A);上海市浦东新区重点专科(中风专科)建设项目(PDZYXK-1-2014001);上海中医药大学高原学科建设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继承人

摘  要: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对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及平衡功能的改善。方法:9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康复技术治疗,试验1组30例,头针针刺同时采用PNF康复技术治疗,试验2组30例,采用头针治疗后PNF康复治疗,共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下肢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评估下肢抗痉挛疗效,Berg评分评估平衡能力,卒中专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评估生存质量。结果:治疗1个月后试验1组下肢在MAS评分、Berg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或试验2组(P<0.05)。治疗2周后试验1组在SS-QOL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或试验2组(P<0.05)。结论:头针同时结合PNF康复技术可有效改善卒中后痉挛期偏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和患者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 键 词:互动式头针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Berg评分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245[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