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影子银行与货币供给:促进还是抑制?——基于信用创造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连飞[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出  处:《武汉金融》2018年第8期24-29,共6页Wuhan Finance

摘  要:本文将影子银行引入银行存款创造模型,在考虑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影子银行通过分流商业银行存款、改变信用创造从而影响货币供给的理论机制,并基于中国的现实数据运用B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对货币供给的作用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特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社会总需求紧缩、流动性紧张,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在总体上减少了货币供给。在经济低迷时,影子银行分流了商业银行存款,预留扣减率升高,削弱了银行信用创造的能力,减少了货币供给;同时,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之和可能低于影子银行的预留扣减率,从而使货币供给在影子银行漏损率的作用下又相应减少。

关 键 词:影子银行 货币供给 信用创造 BVAR 

分 类 号:F830[经济管理—金融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