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贵州凯里556000
出 处:《中国地方病防治》2018年第4期406-407,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Control of Endemic Diseases
摘 要:目的观察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视网膜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的变化,探讨OPS可否作为监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视网膜病变病程进展及严重程度的临床指标。方法对19例健康对照人群、15例单纯性白内障患者、24例白内障伴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患者和16例白内障伴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视网膜振荡电位检查,分析其P2波潜伏期(ms)和峰时振幅(uV)值的变化。结果单纯白内障患者以及白内障伴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P2波潜伏期值均高于正常组,峰时振幅低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白内障伴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P2波潜伏期值也高于单纯白内障患者(P<0.05),峰时振幅低于单纯白内障患者(P<0.05),且随着视网膜病变的加重(增生),振幅下降越明显(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视网膜振荡电位有异常改变,OPS可用于监测视网膜病变发病危险性及严重程度的临床指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