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9期188-194,共7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满汉文化整合与明代遗民的变迁研究"(12BZS035);湖北省区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基地课题"清代学人的道统关怀与学术流变"(ZS201413-05)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史上,孟、荀的沉浮升降无疑是学术思潮变迁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儒学的两大传人,孟、荀分别代表了儒学的两大传统。大体而言,荀学始于子夏,重文献之学;孟学始于曾参,尚义理之学。自汉代以降,对于义理与考据的不同宗尚,成为学术流派分野的枢纽,经今古文学之异、汉学与宋学之争,概莫能外。唐中叶以前,孟、荀庶几平分秋色,无分轩轾,此后尤其是宋明时期,孟学当令,荀子则被斥于儒学正统之外,入清以来,因缘际会,时风所趋,荀子及其思想应时而兴,成为接引"崇实黜虚"、"以礼代理"新学风的重要历史资源。长期以来,学界虽对清代荀学的复兴多有所察,然以之观察清代学术转向此一清学史重大课题则尚嫌不足。以荀学复兴为视点,考察清学之转向,或不失为一有价值的探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9.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