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落桑东知
机构地区:[1]青海民族大学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8期46-51,共6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吐蕃时期藏地禅宗之研究"(18XZJ003);青海民族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宁玛派大圆满法早期状况之研究"(2017XJG03)阶段性成果
摘 要:1981年乌瑞教授辨认出敦煌藏文手稿以后,藏语在敦煌"后吐蕃时代"的盛行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然而,手稿中的金刚乘教法写本,内容复杂深奥,鲜有人涉猎。大圆满法心部文献ITJ647,可断定为10世纪的作品,在《禅定目炬》等书中曾经引用。毋庸置疑,这是后弘期大圆满教法的原型,从中还可以窥见大圆满法从大瑜伽等密续中剥离并形成自身特色的痕迹。这个文献的正文只有六句话,注释也很精炼,能够帮助读者直观地认识大圆满法最初的思潮。对比ITJ647、《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疏释·普贤密饰》和《大圆满法:自我圆满之状态》三个注疏,可以发现敦煌版的注释特征在后续的注疏中有所保留,足以证明这一法脉的连贯性。由于借助现有的大圆满文献尚不足以勾勒大圆满法的发展脉络,敦煌的这类数量庞大的手稿像一扇窗,提供了文本的依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