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象学技术哲学视野下的青少年虚拟自我认同危机探析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琳琳[1] 张媛 

机构地区:[1]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出  处:《黑河学刊》2018年第5期36-38,共3页Heihe Journal

基  金: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ZX057);2015沈阳师范大学重大孵化项目(ZD201507);2015沈阳师范大学优秀人才扶植计划

摘  要: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青少年对手机的依赖上。借助唐·伊德的后现象学技术哲学,本文从人与技术的四种关系角度阐释了青少年网络自我认同危机的原因,即具身关系导致青少年生活被格式化;解释关系导致青少年自我同一性消解;它异关系导致青少年社会角色归属感匮乏;背景关系导致青少年自我价值丧失,最终使青少年沉迷手机世界,无法分清虚拟和现实,造成自我认同危机。

关 键 词:后现象学技术哲学 青少年 手机 自我认同 

分 类 号:B08[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