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书写语言的交融与冲突——再审中国新诗的诞生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怡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2]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出  处:《文艺研究》2018年第9期55-63,共9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民国时期诗歌教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4JJD750007)成果

摘  要:无论是文学史对"五四"文学革命的激赏式描绘,还是当下学界对"五四"的一些质疑,都倾向于将新诗视为晚清以来一系列不完善的尝试的结果。事实上,新诗的创立并非一日之功,在不同阶段都留下丰富的探索成果,成为"五四"以后现代新诗写作的资源。新诗的探索者不限于胡适这样的新式知识分子,而是始终存在着不同群体、不同个人的努力,他们分享着变革的愿望与氛围,这种总体"势能"让诗歌史的变革真正成为可能。总之,中国新诗是整合多种书写语言资源的结果,正是它们的交融、冲突最终"磨合"成今天的新诗形态。

关 键 词:中国新诗 语言资源 冲突 书写 再审 新式知识分子 文学革命 现代新诗 

分 类 号:I207.25[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