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宫江华[1] 张建新[2] 王宗起[1] 于胜尧[3] 王东升[1] GONG Jiang-hua;ZHANG Jian-xin;WANG Zong-qi;YU Sheng-yao;WANG Dong-sheng(MNR Key Laboratory of Metallogeny and Mineral Assessment,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37,China;Institute of Geology,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37,China;Key Laboratory of Submarine Geosciences and Prospecting Technique,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of Marine Geosciences,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
出 处:《岩石矿物学杂志》2018年第5期771-798,共28页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2234)
摘 要:阿拉善地块西部的北大山地区识别出两期韧性变形构造,早期的韧性变形以从南(南东)向北(北西)逆冲为特征,晚期的韧性变形以近东西向左行剪切为特征。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在记录早期韧性变形的片麻岩中获得锆石的变质年龄为422±1 Ma,代表晚志留世变质事件;在记录晚期韧性变形的2件二长花岗岩中获得锆石结晶年龄分别为326.2±1.2 Ma和323.8±2.6 Ma,代表早石炭世岩浆活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阿拉善地块西部北大山地区的两期韧性变形特征、变形时代与阿拉善地块东部巴彦乌拉山-狼山地区相似,同时阿拉善地块东、西部晚奥陶世-石炭纪多期岩浆活动的岩石类型、期次、地化及Nd同位素等特征也非常相似。以上特征表明,阿拉善地块东、西部经历了相同的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一条发育在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之上、呈近东西向弧形展布的晚奥陶世-石炭纪构造-岩浆岩带(西起桃花拉山,经北大山、诺尔公-巴彦乌拉山,东到狼山),其成因与古亚洲洋的俯冲造山事件密切相关。Alxa Block;Late Ordovician-Carboniferous magmatite;tectonic deformation;zircon U-Pb dating;Paleo-Asian Ocean
关 键 词:阿拉善地块 晚奥陶世-石炭纪岩浆岩 构造变形 锆石U-PB定年 古亚洲洋
分 类 号:P542[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97.3[天文地球—地质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