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连增
机构地区:[1]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社会科学论坛》2018年第5期72-82,共11页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摘 要:对《老子》道论“有”“无”与万物之间关系的阐释,一方面需要排除文本多种可能断句的干扰,另一方面需要把“无欲”“有欲”这类主体的意志状态与“本原性存在”加以理论整合。对《老子》的本体论思想,“构成论”的解释进路相比于“发生论”解释进路具有更深刻的解释效力。无、有、世界万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奠基式的构成关系,与这种构成意义的无生有、有生万物相应的,是主体的欲望水平的差异。在无欲的情况下,主体通达无,而无又推动主体,使其带有一定的欲望,通达无规定、无区分的纯有,在进一步强化的欲望下,具体存在物在纯有这一基质中呈现。这样一种阐释将与海德格尔的生存主义哲学对接起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