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如何虚构——从鲁迅《死后》与余华《第七天》的比较研究谈起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娟[1] 

机构地区:[1]东南大学人文学院,211189

出  处:《鲁迅研究月刊》2018年第8期35-43,65,共10页Luxun Research Monthly

基  金:201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鲁迅与20世纪中国研究"(11&ZD114)阶段性成果;东南大学2018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人文社科)重大引导课题"鲁迅城市写作的精神向度及当代意义"(2242018S10032)阶段性成果

摘  要:《第七天》问世以来,在民间和学术界都引起了关注。民间掀起了批判余华的话语狂欢,主要批评点集中在余华小说中新闻式的罗列,认为其文学想象力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能力并没有超过微博微信的水平,这种批评实质来自于普通读者对作家写作内容的期待和思想引导的需求。同时,评论界也对《第七天》表现出热情,但以褒扬居多。

关 键 词:余华小说 《死后》 鲁迅 虚构 死亡 文学想象力 话语狂欢 认识能力 

分 类 号:I207.4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