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启忠[1]
出 处:《南海法学》2018年第4期1-12,共12页The South China Sea Law Journal
基 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法研究中心"年度规划项目"非法集资犯罪认定中的基础问题研究"(17CFL02)
摘 要:非法集资概念自出现以来不断有相关机关对其基本特征进行规范性定位,以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10解释》)第1条的规定为最终版本。对于《10解释》的规范性定位,现今主流理论将非法集资的基本特征归纳为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和社会性四个特征。但是,一方面在理论上仍然有人持不同意见,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不断有人抱怨这些特征难以把握。对于《10解释》的规范性定位,在理论上将非法集资的基本特征重新归纳为集资性、开放性和非法性三个特征,将更加合理、方便运用,能解决一些实践难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