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齐乌云[1] 赵志军[1] 王树芝[1] 刘长江[2] 梁中合[1] 贾笑冰[1] 王金霞[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出 处:《农业考古》2017年第1期7-12,共6页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IS支持的山东沭河聚落考古研究"(项目编号:4980100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人地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3BAK08B02);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考古遗址古环境重建及人地关系研究"课题资助
摘 要:在山东沭河上游史前聚落考古调查中进行的遗址灰坑植物遗存浮选中,包括炭化植物种子和木炭碎块,其中以粟、稻谷、黍等农作物为主,以块根植物、豆科、杏梅、猕猴桃等采集植物,狗尾草属、稗属、藜科、菊科、莎草科、苋科等杂草种子,以及壳斗科栎木的木炭碎块为辅,说明当时的农业是以粟、黍为组合的旱作农业和水田稻作农业的混合经济模式,兼有少量的采集植物活动。龙山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发展进入了鼎盛阶段,遗址中发现的莎草通常生长在湿地环境中,这种环境也适宜稻类作物的生长。遗址附近分布有以栎为优势种的落叶阔叶林,史前先民利用的燃料很可能是栎木等木材,粟、黍、稻谷等农作物的秸秆和一些杂草。
关 键 词:沭河上游 种子果实 木炭碎块 植物利用 史前农业
分 类 号:K871.13[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