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IK手术对角膜前后表面Q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莉花[1] 刘克政[1] 刘永琰[1] 周琼[1] 

机构地区:[1]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近视激光治疗中心,南昌330006

出  处:《江西医药》2018年第9期995-998,1001,共5页Jiangxi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前后表面非球面性(Q值)的变化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6月于我院近视激光中心接受LASIK治疗的近视散光患者105例,均选右眼进行研究。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采用Allegro Oculyzer眼前房诊断系统检查患者角膜前后表面在6mm、7mm、8mm、9mm不同直径下的Q值,及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眼轴长度、手术治疗光区、切削深度和剩余基质厚度。分析术前术后不同范围内角膜Q值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其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角膜前表面4个直径范围内Q值均往正向变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角膜后表面4个直径范围内Q值均增加,除1个月时9mm直径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前表面4个直径范围的Q值与柱镜呈正相关(P<0.05);角膜后表面4个直径范围的Q值与柱镜呈正相关(P<0.05);角膜后表面6mm直径Q值与中央角膜厚度和眼轴呈负相关(P<0.05);角膜后表面7、8mm直径Q值与等效球镜呈正相关(P<0.05);术后角膜前表面△Q与手术治疗光区和剩余基质厚度呈负相关(P<0.05),与切削深度呈正相关(P<0.05),角膜后表面△Q与手术治疗光区、切削深度和剩余基质厚度不相关(P>0.05)。结论大部分近视散光青年角膜前后表面是一种从中央到周边逐渐变扁平的非球面形态。LASIK手术会改变角膜前后表面的非球面性,导致角膜Q值增大,而角膜前表面形态变化更显著。

关 键 词:近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前后表面 非球面性 

分 类 号:R779.63[医药卫生—眼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