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林安梧
机构地区:[1]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
出 处:《宗教与哲学》2016年第1期215-234,共20页Religion and Philosophy
摘 要:本文旨在经由《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的经解、诠释,意图豁显近十余年来的道家型意义治疗学的特点。再者,经由"存有三态论"的架构,指出由"存有的执定"而"存有的开显",上溯到"存有的根源",并当下即由"存有的根源"而"存有的开显",落实到"存有的执定",这是一往复循环的过程。盖常者,恒也,久也,如其恒久不易,如其简易而赅其变易也。清者,元神之明,通于日月,存乎天地,妙合于道也。静者,本心之灵,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曲成万物也。文分十节:第一节"述缘起"说意义治疗学的引进启发我原先儒道佛学习的崭新发展;第二节"说梗概"申明合阳子马炳文道长的体悟与拙论"存有三态论"的大略;第三节以后,则从经题以下,依文经解,并做诠释。"解经题"以明其宗旨也;第四节"诠根源",从"无形、无情、无名"起论"存有之道"的根源;第五节"明开显"以"清浊、动静、本末"阐述"存有之道开显的动力";第六节"论修养"依"元神、本心、欲望"三层论述存有之道落实的心性工夫;第七节"用工夫"从观心、观形、观物三者阐发实践的工夫;第八节"深契入",旨在讲明根源之契入与存在真实之对应;第九节"传圣道"阐明得道是为了化裁众生并述说道业传承之关系;第十节"归清静"阐述修行之退堕之可能,以及一念归根,复其清静,即可如其真常;第十一节"总结语"说如常用功,清静悟道,契入本源,此即道家型之意义治疗,"我,归返天地",此亦即"道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