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世平[1]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
出 处:《周易文化研究》2012年第1期342-345,共4页
摘 要:《周易》作为“六经之首”,是中国古代文化阶层知识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邃智慧的理念、独具一格的思维方式对士人乃至普通民众的思想生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在中国传统社会,《周易》并不是一本简单的先秦 文献或者科举考试用书,相反它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符号,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中,在政治、伦理、文化、学术等各方面都留下了自己深刻的烙印。《周易》的价值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中国的易学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这其中,不仅有从哲学史的角度对传统易学思想所作的整合提炼,也有以出土文献为参考依据对《周易》经传文本的重新研究,更有以学科交叉的方法从文化史、乃至自然科学领域对易学文化的全新探讨。当然,对于身处经济全球化下急需重塑民族价值观的国人而言,《周易》的社会文化价值远没有被充分发掘。建立一种起全新的易学研究体系,是眼下中国学人亟待解决的问题。张涛教授新近推出的《易学 经学 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则以“寓经于文,详论于史”的理念为指导,对深化和拓展易学研究做出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