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小健[1]
机构地区:[1]大连大学历史学院
出 处:《民俗研究》2018年第6期85-91,共7页Folklore Studies
基 金:2015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父系继承;母系继承与妇女地位研究"(项目编号:ZJ2015003)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亲属制度中,亲属称谓通常是被用作建立和识别亲属范畴的重要方式。从《仪礼·丧服》记录的亲属称谓看,周代实际包含了两类亲属,一类是父系宗亲,一类是姑系、母系和妻系姻亲。父系宗亲的亲属称谓是以父母、子、昆弟姊妹为核心称谓,三代至五代父系亲属称谓又以这些核心称谓为词根延展而来,具有明显的类分式特征。这种亲属称谓反映了周代的亲属组织是以父系核心家庭为基本形态,包括五代以内的其他同宗亲属,这是婚姻禁忌的最小单位。妻系、母系、姑系亲属大多没有父母、子、昆弟姊妹的称谓,是可以通婚的范畴,不仅如此,周代还通过娣姪婚、姑表婚、舅表婚等婚姻形式,使他们成为自己的优先婚配对象,这在亲属关系居重要地位的社会尤其如此。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