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7 [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
出 处:《时珍国医国药》2018年第9期2281-2283,共3页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473616);湖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DK2002);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资助(15A142)
摘 要: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收录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病古今文献数据库"中明清时期有关于眩晕治疗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眩晕的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高血压病古今文献数据库"中明清时期"主治"为"眩晕"的方剂,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软件对以上方剂中用药规律进行挖掘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去重,纳入治疗眩晕处方161首,应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对以上方剂进行分析,归纳出明清时期眩晕治疗的高频次药物,得到眩晕治疗的常用药对及组合64个,提取新方11个。结论明清时期治疗眩晕方剂以温性药物居多,多归肝、脾、肾三脏;遵循前人"痰水致眩"学说,多用"半夏、茯苓、白术、人参、陈皮"燥湿化痰、健脾益气。同时强调"无虚不能作眩",以"当归、熟地、山药、山茱萸、白芍"补益气血、滋养肝肾,因病因证施以宁心健脾、泻火解毒、温阳化饮之药,体现了明清医家眩晕用药的多样性。
分 类 号:R255.3[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9.2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