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重复经颅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侯妮娜[1] 孙永新[1] 

机构地区:[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二科,辽宁沈阳110000

出  处:《中国卫生工程学》2018年第5期748-750,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Engineering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强度低频重复经颅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12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A强度组、B强度组、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基本药物治疗联合作业疗法及物理疗法训练,A强度组、B强度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给予2次/d、1次/d的低频重复经颅刺激,3组均连续治疗10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动作诱发电位测定、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治疗10 d后3组患者动作诱发电位波幅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强度组和B强度组患者动作诱发电位波幅分别为(0.74±0.23)、(0.88±0.26) m V,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7±0.24) m V,B强度组患者动作诱发电位波幅明显高于A强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0 d后3组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强度组和B强度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B强度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明显高于A强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分析显示,动作诱发电位波幅、FMA评分、MBI评分均与低频重复经颅刺激强度呈正相关(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未出现癫痫、继发性颅内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强度为2次/d的低频重复经颅刺激可有效改善缺血性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安全性较高。

关 键 词: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上肢功能障碍 低频重复经颅刺激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