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花琦[1]
机构地区:[1]六盘水师范学院历史系
出 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2015年第1期40-51,共12页Studies of Modern World History
基 金:2014年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德国公民教育思想研究及其对中华民族精神认知与传承的启示”(14ZC1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二战后初期,多数德国民众回避战争罪责,保持微妙的沉默心理,无力悲伤的德国人最渴求的不是反思过去,而是重建"正常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西方盟国尤其是美国在去纳粹化运动后转而强调对占领区的"再教育",向联邦德国人推销西方的民主道路,但"再教育"政策实施并不顺利,实际效果有限。融入欧洲成为联邦德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指向,阿登纳政府采取西方自由民主政治体制,币制改革、经济振兴为推行民主政治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民众信心,重新武装使新生的联邦德国获得了完全主权,但在历史教育问题上倾向于逃避罪责。这种沉默态度和逃避倾向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得到扭转,直面过去建构集体记忆,深刻全面地反思历史罪责才使得联邦德国重新融入欧洲。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