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琦

作品数:26被引量:1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六盘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文化科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环境史思想史历史记忆矿业清代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牡丹江大学学报》《商业文化(学术版)》《传承》《世纪桥》更多>>
所获基金: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法国对德战争记忆与“德国世敌”形象的建构被引量:1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1期125-128,共4页王蕊 花琦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6GZQN08);六盘水师范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LPSSYjpkc201604)
自1870年后,法国对德三次战争的历史记忆一度推动"排他性归属感"的激增,成为影响法国"民族身份"与"民族认同"的重要因素。对普法战争的记忆催动了法国对德复仇心态,激活了"野蛮"德国的话语,并使"受害者"的形象国家化、国有化;一战的爆...
关键词:法国 德国 战争记忆 世敌 
史学发展的图像场域与本科历史教学的视觉化融合
《文学教育》2018年第24期9-12,共4页王蕊 花琦 
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GZSJG10977201501);六盘水师范学院"世界近代史"精品课程建设项目(LPSSYj pkc201604)
图像时代的视觉化偏好给史学领域带来触动。图像得以登上史学研究殿堂,视觉化的历史表征受到欢迎,视觉化的不断演进冲击了史学的客观性根基,并对史学工作者提出了视觉素养的能力要求。本科历史教学领域随之受到触动,需要从消除过去的"...
关键词:图像 史学 历史教学 视觉素养 可视化 
越南华人的“特殊存在”地位及其历史境遇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7期32-34,共3页王蕊 花琦 
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地方院校世界史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GZSJG10977201501);六盘水师范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世界近代史"(LPSSYjpkc201604)
17世纪后,来越华人群体成为越南当权势力既防范又利用的对象,享有一定特权的同时,又被限制其势力发展,从而具备并延续了"特殊存在"地位。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华人群体作为"特殊存在"形成了民族主义政治意识。基于其"特殊存在",越南...
关键词:越南 华人 “特殊存在” 
董仲舒建构人性论的双重进路被引量:1
《传承》2016年第6期133-135,共3页花琦 
董仲舒沿循了两条进路建构其人性论。沿循"天人合一"进路论意在同一性之性,为他的伦理政治提供了终极价值根源,沿循"内圣外王"进路论意在三品性之性,为他的伦理政治提供了理想运作境界。其人性论兼具神学色彩和政治色彩,两层含义缺一不可。
关键词:董仲舒 人性论 双重进路 思想史 
当代民粹主义研究浅见
《传承》2015年第7期104-105,共2页王蕊 花琦 
当代民粹主义已经成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推动着"民粹主义时代"的到来,考验着各国政府的治理能力。扩展和拓深对当代民粹主义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深度,可以从揭示当代民粹主义的特性、圈定当代民粹主义的范畴、开展政治平民化趋势下如何正...
关键词:民粹主义 当代 研究 
从“历史记忆与历史书写”观二战后德日战后反思
《世纪桥》2015年第9期67-69,共3页花琦 王蕊 
2014年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德国公民教育思想研究及其对中华民族精神认知与传承的启示"(14ZC152)
德日两国在反省二战历史的态度方面出现巨大的反差,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盟国对德日的认知带有"西方中心观"的局限性,极大地影响了德日的自身定位、政治走向和历史认知。两国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二战历史叙事的变化集中反映了社会政治和历史认...
关键词:历史记忆 历史书写 战后反思 
历史记忆:二战后初期德国公众心理、西方盟国再教育政策与联邦德国的选择被引量:1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2015年第1期40-51,共12页花琦 
2014年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德国公民教育思想研究及其对中华民族精神认知与传承的启示”(14ZC1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战后初期,多数德国民众回避战争罪责,保持微妙的沉默心理,无力悲伤的德国人最渴求的不是反思过去,而是重建"正常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西方盟国尤其是美国在去纳粹化运动后转而强调对占领区的"再教育",向联邦德国人推销西方的民...
关键词:公众心理 “再教育” 联邦德国 欧洲政策 
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及其对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2期37-39,共3页花琦 王蕊 
2014年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德国公民教育思想研究及其对中华民族精神认知与传承的启示"(14ZC152)
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在德国历史的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他的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紧密联系,所倡导的民族主义和民族教育思想是爱国主义和世界主义的统一。20世纪20-30年代,其民族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不同时期...
关键词:费希特 民族主义 民族教育 中国知识界 
从《波斯人信札》到“格拉布街文人”被引量:1
《芒种(下半月)》2014年第8期143-144,共2页花琦 
18世纪法国,从孟德斯鸠等启蒙运动先锋人物到第三代"格拉布街文人",不断传播启蒙思想,抨击旧制度。从18世纪初至旧制度末期,由"哲人"构成的"公众舆论"这种无形力量成为凌驾于绝对王权之上的新权威,逐渐削弱了法国专制王权的神圣性...
关键词:孟德斯鸠 启蒙运动 公众舆论 
从《阿甘正传》看二战后的“美国信念”
《芒种(下半月)》2014年第4期186-187,共2页花琦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QN036)成果之一
影片《阿甘正传》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它包揽了199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等6项大奖,1998年被评为美国历史上百部经典影片之一,其魅力至今不曾衰退。究其原因,一方面,影片以特殊视角再现了二战后美国...
关键词:《阿甘正传》 美国历史 二战后 信念 社会政治生活 最佳影片 主流意识形态 最佳导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