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平[1]
机构地区:[1]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 处:《戏曲研究》2008年第1期141-151,共11页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规划基金项目<元末明初杂剧研究>(07JA751017)成果之一。
摘 要:元末明初,杂剧体制进入了一个变革期,此时的杂剧尽管还基本遵从此前的"元人范式",但已有了很大的突破。正是在这些突破的基础上,以"北杂剧"为主的元杂剧才得以进化到以"南杂剧"为主的明杂剧。根据现存的元末明初杂剧作品来考察,我们认为有如下一些重点突破:包括曲体(是否纯用北曲)的变化,场次安排(是否四折一楔子)惯例的打破、演唱方式(是否一人主唱)的变革、演奏方法的革新、歌舞场面的出现,等等,以下详述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