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2]渤海大学文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出 处:《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154-155,共2页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辽宁省教育厅项目"辽宁省全媒体辟谣平台的建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W2015024);辽宁省教育厅项目"辽宁省各级政府治理网络舆情的制度体系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W2015016);辽宁省社科联项目"微传播语境下地方政府负面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lslktzishx-02);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数据时代健全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协同体系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15AZZ001)
摘 要:微传播情境下个体话语权的强化,网络舆情信息的海量性、发散性、隐蔽性等特点,以及把关人角色的弱化,使得互联网极易成为失真信息,甚至负面舆情的滋生地和发酵场,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强烈的阻滞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负面网络舆情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全方位提升负面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