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缺血性坏死的CT及MR征像分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建初[1] 曲春瑜[1] 陈圣欢 刘红艳[1] 卢俊英[1] 

机构地区:[1]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清远医院,广东清远511518

出  处:《吉林医学》2016年第7期1718-1719,共2页Jilin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通过分CT及MR影像特点分析其在治疗小肠缺血性坏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小肠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CT组40例,采用CT三期扫描;MR组40例采用MR造影检查,对照观察不同方法下患者同期临床症状,统计学处理诊断结果。结果:CT组检查证实小肠缺血性坏死31例,MR组检查证实小肠缺血性坏死37例(13例为早期病变),MR组检出率为92.5%显著高于CT组检出率。CT三期扫面结果显示,在同一期相中小肠肠壁各段CT值无显著差异(P>0.05),而动脉期、静脉器及延迟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结果表明MR较好,CT检查对小肠缺血性坏死早期病变不敏感。结论:CT检查难以显示小肠缺血性坏死早期表现,MR不仅可以能够发现早期病变,且能反应病变的范围及程度,对早期治疗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关 键 词:小肠缺血性坏死 CT三期检查 磁共振成像 

分 类 号:R574[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