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畅[1]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文学院
出 处:《北方文学(中)》2017年第1期53-54,共2页
摘 要:德国叔本华的文学创作观与中国诗论家严羽“以禅喻诗”的论诗方法存在某些共通点。本文从语言这一符号系统的功能性和局限性入手对二人的文学创作观进行比较分析:由语言的功能性引出两人的相同点之一,即都认为创作之前需对前人经典加以借鉴。再由语言的局限性引出二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之二。不同点在于严羽认为一旦获得“妙悟”体验,在言与意的关系上就会得意忘言,故真意无法用文字来具体说明,叔本华则高度重视语言的作用,意图通过极度简练的语言来传达真意;而相同点在于,二人都追求自然而发的风格,认为在“心物浑融”是进行创作的最佳状态。在这一中一西的对比中,我们能更好地体会二人文学创作观的异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