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

作品数:24被引量:3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开关序列多电平逆变器矢量步态识别步态识别方法更多>>
发文领域: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电子商务》《中国科技投资》《北方文学(中)》《中外企业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在多载AGV调度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6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21年第11期2241-2245,共5页刘畅 张承瑞 孙玉玺 
2018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大科技创新工程)(2018CXGC0903)资助.
随着工业4.0的推进,如何进行高效的AGV调度成为研究热点.针对传统AGV调度问题只考单一负载的情况,以及标准遗传算法在求解调度问题中,存在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等缺点的现象.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该算法引入逆转算子、...
关键词:多载AGV 调度 数据预处理 自适应遗传算法 
基于西文与日文字体分类视角下的汉字中文字体分类方法研究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1年第6期66-68,共3页刘畅 
目前国内关于汉字中文字体的分类研究略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汉字中文字体设计的发展。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为密切的大背景之下,建立和完善汉字中文字体分类成为当务之急。文章从分析汉字中文字体分类的现存问题切入,通过...
关键词:汉字中文字体 字体分类 方法 
基于秩序与非秩序理论的字体设计研究
《工业设计》2021年第1期83-84,共2页刘畅 
本文首先阐述了贡布里希的“秩序与非秩序”理论,其次阐述了基于秩序与非秩序理论的字体设计意义,并总结归纳了基于秩序与非秩序理论的字体设计方法,即多余度特性下的字体设计方法、显著点特性下的字体设计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
关键词:秩序与非秩序理论 字体设计 方法 
盛衰的思考——论龚自珍《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20-23,共4页刘畅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是龚自珍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游记记叙文。文章通过两次运用对比手法,含蓄地揭露出国家初露败迹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初露败迹的清醒认知。在这篇文章中龚自珍还创造性地运用了"初秋"这一意象。龚自珍此文中的"初...
关键词:龚自珍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对比 盛衰 “初秋” 
方苞散传的叙事特点探微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61-66,共6页刘畅 
散传是方苞十分具有特色的一类文体。它既继承了史传的实录精神和进步历史观,在叙事上秉笔直书,力求材料来源的真实,并反映深刻的社会问题;又重视文学性,运用多种叙事策略,并于文中寄寓自己的思想评价。通过叙事,方苞的散传既具有"史"...
关键词:方苞 散传 叙事 
黄宗羲的变风变雅理论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79-83,109,共6页刘畅 
变风变雅理论是古代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的批评理论,最早源于人们对《诗经》的阐释,后为历代文学家不断丰富发展。传统的正变理论既具有进步性又存在保守性。黄宗羲为适应明清鼎革的时代需要,充分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变风变雅理论中怨刺...
关键词:黄宗羲 变风变雅 正变 
诗意地栖居——读《海子诗集》有感
《祖国》2017年第12期82-82,共1页刘畅 
最近在读海子的诗,字里行间感觉得到其诗如人,极富浪漫气息.以他的《两座村庄》为例:和平与情欲的村庄/诗的村庄/村庄母亲昙花一现/村庄母亲美丽绝伦/五月的麦地上天鹅的村庄/沉默孤独的村庄/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这就是普希金和我诞生的...
关键词:诗意地栖居 诗集 海子 诗意栖居 村庄 普希金 母亲 情欲 
桐城派对骈文态度的演变及原因初探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7年第3期51-52,127,共3页刘畅 
桐城派是清代最有影响的古文流派,其影响从清前期一直延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作为一个古文流派,桐城派对骈文的态度却是逐渐开放与包容的,从最初的否定发展到接受再到创作上的骈散合一,桐城派的很多作家都对骈文的发展和骈散的融...
关键词:桐城派 骈文 骈散合一 
从《檀香刑》中钱丁看清末知识分子两难的人生抉择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年第2期27-31,共5页刘畅 
莫言小说《檀香刑》中的钱丁身上体现了诸多复杂的矛盾性,其成因与钱丁在清末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员,同时具有监刑者的身份紧密相关。本文先从这三个因素入手,分析钱丁复杂性的成因,再从三大方面具体论述人物复杂性的...
关键词:《檀香刑》 钱丁 知识分子 矛盾 
叔本华与严羽文学创作观之比较
《北方文学(中)》2017年第1期53-54,共2页刘畅 
德国叔本华的文学创作观与中国诗论家严羽“以禅喻诗”的论诗方法存在某些共通点。本文从语言这一符号系统的功能性和局限性入手对二人的文学创作观进行比较分析:由语言的功能性引出两人的相同点之一,即都认为创作之前需对前人经典加...
关键词:叔本华 严羽 创作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