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影响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雪艳[1] 李海妹 裘雪艳[1] 赵沙沙[1] 刘万根[1] 刘金峰 

机构地区:[1]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六科,河北沧州061000

出  处:《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8年第2期112-113,共2页Trauma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摘  要: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给予A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给予B组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出血事件、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水平,且B组低于A组[(3.51±1.23)分比(5.36±1.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6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水平,且B组低于A组[(4.67±0.53)pg/ml比(8.54±0.8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17.39±3.43)mg/L比(22.57±3.9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8.3%(5/60),B组为1.7%(1/6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MACCE发生率为5.0%(3/60),B组为1.7%(1/6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60),B组为1.7%(1/6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积极影响,可显著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减少MACCE和出血事件发生,安全性较高。

关 键 词:抗血小板 个体化 缺血性脑卒中 炎症因子 出血事件 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