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天怡 李国忠[1] 钟镝[1] 陈洪苹[1] 

机构地区:[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150001

出  处:《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8年第4期256-259,共4页Journal of Brain and Nervous Diseases

基  金: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GA14C101-04)

摘  要:椎-基底动脉夹层(vertebrobasilar artery dissection,VAD)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椎动脉或基底动脉内膜撕裂,血液通过破损的内膜进入血管壁而形成血肿,或动脉壁内自发性血肿,致使血管狭窄、闭塞或破裂的一种疾病,它可以引起脑组织血液灌注不足、血栓形成及假性动脉瘤的形成,从而出现颅脑缺血症状、脑干压迫症状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等[1]。以往认为VAD的发病率很低,但近年来研究它是引起中青年脑卒中的第二大病因[2],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展,VAD的检出率也在逐年提升[3]。

关 键 词:椎-基底 动脉夹层 影像学诊断 HEMORRHAGE 动脉内膜撕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自发性血肿 artery 

分 类 号:R74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